在供给侧改革和周期的双重驱动下,钢铁行业经历了三年轰轰烈烈的牛市。但随着政策的转变及需求支撑力度减弱,明年供给端与需求端都将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将共迎新格局的到来。
政策拐点显现,供给侧改革临近尾声
去产能临近尾声,政策拐点出现。过去3年,通过高效的政策手段,实现了过剩产能的快速出清,钢铁行业盈利有所回升,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供给侧改革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目的已经达到。但短期内以行政手段快速去产能及限产,也造成了上中游原材料加工行业利润增长过快,挤占了其他工业企业利润,这显然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经济步入了滞涨格局,企业信心不足使得宽货币难以向宽信用传导,这导致社融增速持续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显然,新的格局下继续实施以前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
限产目标下调,执行较为灵活。针对环保造成的副作用,政策开始悄然转变,诸如下放主动权给地方政府、取消“一刀切”等等,根据我们对当前整体宏观政策形势的判断,结合微观调研情况,我们认为限产会较为宽松,钢材价格面临拐点。
供给端,2018年限产能不限产量,在入炉品位提高、废钢添加、电弧炉产能投放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前10个月粗钢产量出现了6.4%的较大增长。从2019年来看,供给的弹性空间应该会随限产政策弹性空间增大而增大,需要重点关注产能增长和存量产能生产效率的变化,我们认为2019年粗钢产能会有小幅增长,产量弹性较大,供给将跟随需求进行调整,总体呈现供过于局面。
周期轮回,需求端繁华落尽
房地产步入黄昏。尽管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政策松动,但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地产调控难以出现根本性松动,叠加六月以来中央开始收紧棚改货币化以及明年面临地产赶工结束的短周期因素、中国人口结构改变的长周期因素共同作用,地产销售和开工的下降幅度可能超出预期,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难有明显改变。但也要注意到,地产赶工往往具有一定延续性,虽然对明年房市整体悲观,但由于春季存在较强的赶工需求,房地产新开工见顶回落后,2019年二季度仍有望维持正增长。
库存周期将进入主动去库阶段。经过过去一年的被动补库后,由于房地产需求的下行,以及棚改货币化收紧、房价大幅上涨对诸如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的挤出效应,家电、汽车等行业库存也将进入下行周期。在房地产周期和库存周期同步向下的影响下,钢材需求将持续承压。
全球经济下滑,出口压力加大。明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共振下滑,中国的出口高度依赖于海外经济的变化,欧美经济领先于中国出口大概半年左右,从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增速来看,最近几个月出口订单增速大幅下滑至近几年低点,一旦 “赶出口”效应结束,叠加海外经济放缓影响,未来出口增速将大幅下行。
制造业高点已过,基建独木难支。随着房地产、库存周期共振下行以及出口面临压力增大,叠加今年四季度之后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已到达高点,两方面因素将使得制造业企业投资的动力减弱,未来的驱动因素可能是减税及其他各种改革措施落地、原料价格下跌之后企业投资意愿重新被激发,可能需要到2020年之后才能看到新一轮钢价上行周期的到来。在其他所有行业均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基建将再次成为托底经济的主要手段,明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反弹。但受到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以及资金来源受限的制约,基建投资改善空间有限,对钢材整体需求独木难支。
2019年展望:需求重回主导,波动中枢下移
供给因素减退:过去几年,影响钢材价格的核心因素是供给端政策的变化,但随着政策的改变,政策对于供应端的扰动将逐步消退,市场的因素将成为供给的主导因素,供给将被动跟随需求进行调整。
需求前景黯淡:明年面临各行业需求全线下滑的风险,房地产、出口、制造业均将下行,基建投资改善空间有限。总体来看,2019年需求形势悲观,周期轮回,潮起潮落,经过过去三年的繁荣周期之后将繁华落尽。
把握需求节奏:在总体需求悲观的背景下,关键在于把握需求的节奏,我们预计房地产赶工仍有余波,基建投资在2019年二季度之后将对需求将产生正向影响,将阶段性提振钢材需求。
总结:随着钢材利润的压缩,原材料的利润空间也将受到压缩,我们可以根据原料成本来推算钢价最低可能的空间。当前焦煤处于供需格局最好的时期,焦煤的利润后期也要被压缩,我们测算的山西焦化厂焦煤入炉成本在1350左右,假设后期焦煤入炉成本下降至1100左右,同时假设焦炭利润压缩至0,加上200运费则焦炭合理价格为1700左右;铁矿价格若最低下跌至55美元,则铁矿成本为460左右;综合测算钢材的成本将下降至2600左右,这有可能是明年钢材现货价格的底部区间价格,由于期货价格往往贴水,期货价格底部区间可能更低。
但从节奏上来看,钢材价格将呈螺旋式的下跌,呈中枢逐步下移之势。我们在前文指出,由于明年二季度之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可能维持正增长,同时基建投资对钢材的需求将在二季度出现回升,我们对明年二季度的需求相对看好,钢材价格